【前言】
教育肩负着时代的使命,百年大计,教育先行。一所优秀的学校,不仅要有优秀的教师,还要有优秀的教育管理者。作为集教育者、领导者和管理者为一身的职业院校校长,其教育理念深刻地影响着学校的发展。近年来,在职业教育的高速发展进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有思想、有能力、有影响的校长。为了展示校长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经验,2020下半年以来,微信公众号“职业院校管理研究”特别策划了“校长访谈”系列内容,围绕“教育信息化建设及应用”这个主题,从校长的视角展开深度访谈,揭示当前国内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现状与问题,并总结成果,凝练成功经验,引起了热烈反响。
本期我们邀请到了吕梁市卫生学校党委书记、校长李艳峰,一起来听听他的智慧教育故事。
【学校介绍】
吕梁市卫生学校(以下简称“吕梁卫校”)创建于1972年,承担着全日制中等卫生职业学历教育、全市卫生系统技术人员培训、继续教育、社会医疗服务和社会健康护理技能培训四方面职能。办学近50年来,学校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4万多名具有实践技能的医学类人才,为吕梁市的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先后荣获了国家、省、市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的各类荣誉多达近400余项(次)。2015年至今,学校承担了吕梁山片区“三个一”精准扶贫项目之一的家政护工培训任务,已累计培训“吕梁山护工”近1.3万人,为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为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作出了积极贡献。
2020年1月,吕梁卫校携手依能建设智慧校园平台,整合学校主要业务流程,实现科室间资源、数据的共享和流动,连接广大师生,为学校从传统校园到智慧校园的发展奠定基础,为把学校打造成集教学、医疗、科研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学校提供有力的信息化支撑。
【人物介绍】
李艳峰,中共党员,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吕梁市卫生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吕梁市政协常委,吕梁市侨联副主席。先后在吕梁市人民医院担任骨科副主任、医务科科长、副院长,2012年7月任吕梁卫校校长。曾获得吕梁地区“十大杰出青年”、“吕梁市劳动模范”、“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优秀骨干学员”、“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先进个人”等荣誉。
自担任吕梁卫生校校长后,学校办学业绩硕果累累,诸多荣誉纷至沓来。学校先后十多次蝉联全省中等卫校统考之冠,五次受到省、地劳动竞赛委员会记功嘉奖,多次被国务院、国家卫生部、省卫生厅、吕梁地委、行署授予“卫生工作先进集体”等称号。2015年9月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开展家政护工培训,为打造“吕梁山护工”品牌做了大量工作,受到了广泛好评。
【访谈内容】
职业院校管理研究:尊敬的李校长,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本次专访。吕梁卫校的教育教学结合本地区域和历史文化特点,已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其信息化建设也一直走在全省的前列,请介绍一下贵校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及当前的建设状况。
李艳峰:作为吕梁市唯一培养应用型医学人才的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多年来我校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原则,对教育信息化工作做了具体部署,构建了相应的智慧教育体系。我们成立了吕梁卫校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并由我担任组长,负责学校信息化的统筹发展,本着“统一规划、精心制作、分布实施、重在应用”的原则,重点建设实现“五个数字化” 、“一个数字校园综合管理平台”,即运行环境数字化、管理数字化、教学数字化、资源数字化、学习数字化和一个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一手抓基础网络建设,增加校园宽带接入达400兆,教室全部配备有智能一体机,校园基础网络形成了万兆级核心汇聚,千兆网络主干,百兆到桌面,有线、无线网络的全覆盖;一手抓软件应用建设,建成了符合国家网络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三级要求的吕梁卫校云服务中心,负责运行学校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和校园官网。
通过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的建设,实现了校园行政办公、教务、学生、人事、财务、招生就业、资产、学生缴费、在线报名等教育教学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功能使用率达80%。建成一个教学资源库和两个虚拟仿真实验室,目前学校拥有教学资源1315个,试题11717个,累计存储达48.18G。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与学校人才培养、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工作的融合,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构建数字空间,拓展教育教学功能,建成了先进、实用、安全可靠、机构合理的校园网络基础和应用系统架构。建成了统一资源共享的教学资源管理平台、统一身份认证的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统一信息门户网站,完成网络信息集成,实现了信息共享、资源共享、科学管理。
职业院校管理研究:据了解,在教育信息化建设初期,贵校最初也曾走过一些弯路,请您谈一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李艳峰:信息化建设初期,缺乏顶层设计,缺少统一的组织管理和统一协调筹划,各科室各自为政,建设标准不一致,数据不统一,资源分散,各信息源之间不能进行资源互通、信息共享,形成了明显的“信息孤岛”。建设方面存在重硬件而轻软件,重装备而轻应用,重投入而轻管理,缺少相应的专业人员的管理和培训,设备利用率低,造成了教育信息化资源的浪费。对信息化建设中信息安全缺乏足够的认识,导致各类软件和数据在网络中出现“裸奔”现象,存在信息安全隐患。
职业院校管理研究:2020年疫情期间,贵校通过多种教学模式,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圆满完成了前半年的教学任务。请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当时的具体情况?
李艳峰:疫情期间,我们“停课不停学”,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通过智慧校园平台、微讲师、腾讯会议、钉钉等技术平台,开展线上+线下的新型教学模式,实现了在线课堂、在线排课、在线作业、在线提交教案等,共开设了60门网络课程,累计7458课时,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不仅没有影响到教学,反而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为今后学校在信息化发展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职业院校管理研究:目前贵校的信息化应用存在哪些问题?对于这些问题,贵校准备怎么做?有哪些具体的构想?
李艳峰:虽然学校信息化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学校部分教师还是存在不适应现象,认为是无形中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成为了一种负担,存在“不想学”、“不想用”的现象。比如智慧校园管理平台的应用,不深入学习平台的各类功能,却把它当成了一个签到和上缴材料的简单工具来使用,忽略了它最重要的方面:交互、共享。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加大培训力度,组织校领导以及骨干科室技术人员赴成都依能公司进行了为期两周的信息化应用培训,提升班子的信息化素养和信息化领导力,加大全体教师信息化素养的培训力度,建立一支技术过硬的信息化核心队伍,并通过绩效考核机制来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逐步转变思想观念。
职业院校管理研究:信息化是“一把手”工程,您对这个判断是如何理解的?
李艳峰:一把手信息化领导力的提升是推动学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关键,将直接影响到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和深层次的应用。校长对信息化水平有什么样子的认识,就会有什么样的决策和行动,从而决定了学校的信息化水平的高低。信息化是时代的要求,不搞信息化将会被时代淘汰,我们要搭乘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列车。
职业院校管理研究:这么多年的信息化实践,给您带来的最大改变是什么?
李艳峰:让行政管理变得更加精细。利用办公OA,我们将各类审批流程能上网的尽量上网,能网上审批的绝不纸质审批,大大提高了办公效率。本着“让数据多跑路,师生少跑腿”的服务原则,提高了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满意度;让教师教学变得更加简单。通过数字化校园平台,我们大力开展网络课堂、在线备课、在线作业、在线考试等,把教师从繁琐的教学工作中解放出来,同时利用微讲师,边上课边录课,丰富教学资源,还起到督促提升教师上课质量、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作用;让学生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利用教学资源库,让学生可以“时时学、处处学”,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利用虚拟仿真实验室,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观察到人体的各类组织器官,让学习变得不再枯燥乏味,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在省级示范校建设与教学诊改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职业院校管理研究:下一步,贵校的信息化发展有什么目标?打算如何统筹推进?
李艳峰:持续加大投入,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发展校园物联网,面向师生提供一体化信息服务,构建信息化的管理环境、教学环境、科研环境和生活环境,实现全校范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以信息化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最终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
【采访手记】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对教育的深入渗透,职业院校对信息化的需求从可选项变成必选项。从吕梁卫校的信息化建设理念到教育信息化未来发展趋势,李校长娓娓道来,让我们看到了一名教育管理者的务实、专业和教育情怀。在探索智慧教育的道路上,李校长始终围绕信息化的本质、教育的本质,发挥了改革的先导作用,深入大局、应对变局、开拓新局,将信息技术与教学、育人、管理深度融合,推动课堂革命,大力提升学校管理及教学水平。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李校长对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的准确把控和大力推进下,未来的吕梁卫校将在百舸争流的信息化变革大潮中继续把握先机,乘长风破万里浪!